顶点笔趣阁 > 工业民科 > 第二章 想造车的领导班子

第二章 想造车的领导班子


古师傅听到车修好了,马上从车间里走了出来。

        “呦,我看看,修好了?”古师傅走到近前看了看吉普,又看了看站在旁边的林强生。

        “师傅。”林强生笑了笑,他前世就是汽车兵出身,这点活计怎么会难住他。

        “嗯,我来检查检查。”古师傅说完上了车,挂上档位开出了车位在院子里兜上了圈。

        林强生看着绕厂而行的吉普车,回想起了前世的一些事。

        他在这个厂子呆了3年,然后就应征入伍,当了一名汽车兵,后来还上了南疆战场,从而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路娜。

        林强生也回忆起他是怎么死的了,在看见厂里的几辆卡车的时候,他记起几天前也就是重生之前,他开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被一辆闯红灯的泥头车冲撞,自己躲闪不及正好被从轿车左侧重重的撞上,也许就在那时,他死了。

        想了一会,林强生暗暗的发出一声感叹:“唉,往事已随风去啊!”

        正在林强生伤心的感怀着,他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以前修过车?”陈兵站在了他的身边问道。

        林强生虽然对汽车很熟,但是他现在只能笑着说道:“没有,就是看了一点书。”

        陈兵看了看他,点了点头说道:“看你对汽车维修上手挺快的!”

        林强生打了个哈哈,敷衍了过去。

        “咔吱”一声,古师傅大力的踩住刹车,吉普车向前窜了窜停在了众人的面前。

        古师傅下了车看了一眼林强生,笑着说道:“行,车没问题了。强生,你给你爸长脸了啊,比我这些徒弟强多了!”

        “啊?”古宏亮叫了一声,惊讶的来回看着父亲和林强生。

        “啊什么啊?人家一上手就找着了毛病,你看看你们在这都有日子了吧,怎么弄的这是?”古师傅数落着一帮徒弟们。

        小年轻们脸色相当难看,被师傅数落着实难受,尤其还是被一个新来的小弟给比了下去!

        “强生,你再看看其他的车。陈兵,你带着你的师弟师妹们去看看。”古师傅招呼了一声,就又走回了车间。

        “是。”陈兵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

        “你小子哪学的一手,行啊!”古宏亮阴阳怪气的向林强生不忿的说道。

        陈兵打断他道:“走吧!谁会谁就多出力,招呼着点大家伙。”说完,转身就走向了旁边的几个车位。

        林强生跟着陈兵向一台同样趴窝的212吉普车走去。江岸汽修附件厂属于省里直属企业,所以一般的省城用车,都会在这里维修。而现在又是吉普车的天下,因为没有别的可用,一般的领导都愿意开212,除了老掉牙的SH轿车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这台发动机拉缸,已经拿去车间镗缸了。”陈兵指着车说道。

        林强生点了点头问道:“陈哥,师傅们怎么都跑到车间里去了?”他看了一眼,院里全是徒弟一个师傅都没有,没有师傅看着,徒弟们都撒了欢。

        陈兵听到林强生发问,呵呵一笑说道:“师傅们在车间里,造车呢!”

        “造车?”林强生惊讶了一下,前世他刚来那段日子完全没有注意这回事啊!

        “这不是全国工业学大庆吗,所以厂长和主任就琢磨着想造台车试试!”陈兵笑道。

        “吃饱了撑的,咱们这儿还能造车,竟弄一些没用的!”古宏亮撇了撇嘴,在旁边的车位上发了一句牢骚。

        “什么有用没用,有的小厂都能造出212来,凭什么咱们这个大厂还搞不出来?!”陈兵说了一句,古宏亮也没有反驳。

        事实上,他们修的很多吉普,都是杂牌212。

        从212诞生到90年代中期,212吉普车总共生产了超过60万辆。光凭BJ一家生产厂,怎么可能生产出来这么多的车来!

        据资料,从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国数以千计的汽车厂都在生产以BJ-212为原型车的各种乘用车。使用BJ-212底盘,加上手工敲制的车壳,取了各种牌号的产品更是充斥全国的各条公路。只要细想,哪里有那么多的汽车厂!其实就是各地的山寨小工厂,敲敲打打生产出车壳,配上不知哪里搞来的动力系统,就那么堂而皇之的上路了。国人的山寨能力是无比强大的,而且还很有历史传统!

        林强生点了点头,对陈兵的这话比较认同。确实,像他们这个汽修附件厂还是有些规模的,基本上很多汽车零配件自己就能造,厂领导们想搞车也没什么出奇的。

        1958年,中国一汽红旗CA72轿车,装备国产5.65升V8液冷发动机,功率164千瓦。

        1960年BJ第一汽车附件厂(BJ汽车厂前身),曾参照嘎斯21的图纸,仿制出东方红轿车,小批量试生产106辆,采用2.445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功率70马力,最高时速125公里。

        1963年,由SH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台SH牌轿车为手工打造,六缸发动机,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

        厂子领导一定是觉得江岸汽修附件厂也能生产汽车附件,为什么就不能造个完整的车出来!

        林强生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除了吉普就是几辆卡车。卡车这玩意,修理起来又脏又沉,没人愿意动它。

        想当初,林强生前世刚来的时候,就是因为修卡车费劲,所以才挨的骂。

        那时候,师傅们一般都是让徒弟从修卡车开始,还振振有词的说什么,卡车练技术。

        林强生觉得修卡车练不练技术先放一边,干活别被砸着手指、脚丫子什么的,练练肌肉还差不多。

        他转悠着就往车间里去了,走进车间之后看见一帮师傅在紧里边的大会室。

        大会室是用玻璃窗从车间隔开的,看上去里边非常开阔。一帮师傅靠在窗台暖气旁边抽烟聊天,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坐在中间围着办公桌在写写画画着什么,一派安逸的景象。

        林强生打开门,顿时被一股子旱烟味呛了一下。

        林强生站在门外,看着上面挂着的红色横幅,书写“全国工业学大庆”,一块块大字很是震撼!

        等屋子内的烟气散了一些,林强生走了进去。

        “爸,干什么呢?”林强生凑近父亲林向荣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的勾勒图纸。

        厂长常远庭和书记,哦不,现在还叫革委会主任,郑永民。两个人正分别在办公桌上构思着什么的,有时摇头晃脑,有时皱眉沉思,偶尔两人互相商量几句好像很费尽心力的样子。

        “嗯?你怎么进来了?”林向荣回头一看是自己儿子,问道。

        “进来暖和暖和。”林强生向着桌子上看着笑着说道。

        “唉,进来就进来呗,你把门开着干什么。”林向荣嘟囔了一声,回身走到门边把门关上了。

        林强生看着父亲绘制的图纸,只见上面一台和伏尔加轿车一样的车型跃然纸上。

        “这是强生吧?老林。”郑永民主任笑着问道。

        “强生,叫郑伯伯。”林向荣笑着点头说道。

        “郑伯伯,好!”林强生向着这位长着一脸笑模样儿的小老头说道。

        “哎,好!老林,你把门打开通通风,孩子呆不惯!”郑永民和蔼的说道。

        别看郑永民现在这样很好说话,可是林强生知道,这位是真正强势的人物。

        正因为有了郑永民在,江岸厂才在那十年没受什么冲击,工人们也没怎么闹腾,在那个时期更没有参加什么市里有关人员组织的活动。

        “强生,你就别呆这里了。这是师傅们呆的地方,你在这里干什么?”林向荣小声的向儿子说道。

        林强生没听父亲的话,他拿起笔来在大图纸的空白处画了起来。

        “哎,强生你干什么?”林向荣连忙拉住儿子叫道。

        “怎么了?”常远庭抬起头来问道,郑永民也再次看向了这边。

        只见林强生刷刷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汽车草图的大概模型。

        “啊?!”林向荣惊讶的朝儿子的笔下看去,忘了手上的动作。

        依照着脑海中的记忆,林强生越画越兴奋越画笔越快,他甚至都不用尺子完全手绘。

        刚落笔的时候,由于手生线条有点不流畅,到了后来他竟越画越好了!

        林强生这时才突然发现前世所看到的一些资料,甚至只看过一遍的东西,竟然都记在了脑子里,是那么的清晰!

        一些汽车图形的样子,回忆起来甚至就像在他眼前展示一样。

        他现在画的车型不同于这时代的任何车型,没有圆鼓鼓的车身车尾,也没有那种前高后低的扬头式造型,而是利用了前低后高的动力学造型,从而大大的降低了风阻减少了油耗。

        这也是即将进入八十年代,大部分汽车公司所将要采取的流行设计。

        “老郑,你来瞅瞅!”常远庭看了一会,向着郑永民招呼道。

        郑永民惊讶的站起身绕过桌子走了过来,很快就看到了林强生笔有神助似的在图纸上勾勒出了一款车型的全貌!

        “这?!”郑永民惊讶住了,目瞪口呆看着图纸!

        林强生画好了车的斜侧面图,干脆利落的说道:“纸!”

        “向荣,快给你儿子拿图纸!”常远庭向一边的林向荣叫道。

        “哎,我拿!”林向荣连忙从办公桌底下抱出一捆旧图纸,掀开一张递了过来。

        林强生铺平图纸,常远庭几人连忙用东西把要卷起来的纸边压住,继续看着林强生画图。

        林强生相继的把正面图、侧面图、俯视图、背视图画完,然后又画起了内饰、仪表。

        常远庭和郑永民传阅着车型草图,两人看得大为惊喜,一些师傅也过来凑热闹小声的议论起来。

        “这小子行啊!这车画得漂亮!”

        “这车从来没见过啊!”

        “废话,人家老林的儿子刚画出来!”

        “老郑,你看怎么样?”常远庭是越看越喜欢,这款车怎么就这么耐看!

        “嘶,这孩子画得不错!”郑永民点了点头,认真的看着图纸说道。

        前后画了一个多小时,林强生把内饰仪表也画出来了。

        林向荣反复的拿着内饰草图看,渐渐的着迷了。

        “爸,我画的怎么样?”林强生向着父亲问道。

        “行啊,小子长能耐了啊!老林,你儿子行!”有师傅夸赞的笑道。

        “强生,你这车型草图是你自己琢磨的?”常远庭问道。

        林强生说道:“是啊常伯伯,我看父亲的图纸就突然来灵感了!”

        常远庭拍了拍林强生的肩膀,大声的赞道:“好啊!你这灵感来得好,来得及时!”

        郑永民这时说道:“强生画的不错,只是我有个问题!”

        “强生,你为什么把车头画的这么低呢?我们**的车型,是要昂首挺胸的。你这种车型,不是**啊!”郑永民一边翻着车型草图,一边向着林强生问道。

        “啊?!”林强生大为震惊。车型,竟然还有这种解释!

        “老领导,你?”林向荣也吓着了,他连忙放下图纸试图为儿子解释。

        众人一下子沉默了下去,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郑永民主任。

        “哈哈,我就问问,看把你们吓得!”郑永民绷着的脸一下子乐开了,他笑着说道。

        “哎呀我去!我说老郑,不带你这么玩人的啊!”常远庭大声的叫道。刚才也把他吓得够呛。这主义不主义的问题,可不是随便说的。

        “不过,我还真是想问问。强生,你干嘛把车头画的这么低呢?”郑永民还是那个问题,又问了一遍。

        林强生轻嘘了一口气,说道:“郑伯伯,我把车头弄低,是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减少风阻降低油耗!”

        “是这样吗向荣?”郑永民向着技术班组出图的负责人林向荣问道。

        林向荣是厂里比较有文化的,工农兵大学生出身,他平时在材料室负责材料和零件出图的工作。

        林向荣看了看儿子,这时候即使不知道也得点头啊,于是说道:“嗯,这样车头较低的设计更有利于空气通过车体表面。可以有效减少风阻,比抬头设计要省油的多!”林向荣搜肠刮肚,尽可量的让解释合理一些。

        “嗯,我想也是!风天低头好走路嘛,扬着头还不得把帽子吹飞喽!”常远庭说完,哈哈的笑了起来,打破了方才沉闷的气氛。

        ;


  (https://www.ddbqgtxt.cc/chapter/1990_65077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t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t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