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抗日之特战枪神 > 第一百八十七章:开辟新战场(下)

第一百八十七章:开辟新战场(下)


  一等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里居然没有林一凡?

  台上的秘书长把手中的颁奖词合上之后,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哗然,众人大惊,纷纷四下议论起来:

  “秘书长是不是念少了?青天白日勋章怎么会没有林总长的份呢!”

  “收复大别山重镇六安城,安徽省省会安庆市,歼灭了数万日军有生力量,极大牵制了华中战区的日军力量,这么大的功劳就算比不上光复武汉,那也比收复南昌要大吧?”

  “林一凡这么大的功劳,连个三等功都没捞上,不会是得罪了委员长吧?”

  “参谋总部怎么安排的?他们经过委员长的同意了吗?居然这么埋没英雄,这不是让弟兄们心寒吗?”

  “我就说嘛,那林一凡功劳虽大,但资历尚浅啊,他才加入党国几年啊,这就把青天白日勋章给他了,其他将军会答应嘛!”

  “对啊,凡事也得讲个资历嘛,他林一凡是有点本事,但长幼尊卑,不守那还有规矩吗?”一个看不惯林一凡的国军将领冷笑道。



  “所以说有些泥腿子是不懂规矩的,真以为自己有点本事,就狂得没边了,这就是乡下来的土包子,没见过世面。真到了台面上,坐得住吗?”

  “……”

  “参谋总部都是一群饭桶吗?”薛岳一拍桌子站起来,生气地大骂道,虽然他自己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很高兴,但按理说林一凡是应该和他一起荣获的,这事他必须要把态度摆明了。

  一旁的王耀武也是又惊又怒,当即表态道:“这一等功我王耀武何德何能,该是林总长的,林总长没有,那我也不能要,我王耀武还没那么不要脸,做得不来这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

  薛岳当场就撸起了袖子:“我要去找参谋总部那群蠢货问个清楚,绝对是搞错了,一凡才是我们当中最该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人!”

  然而,风暴中心的林一凡却仍然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脸上不见露出一丝惊怒和不满,反而还拦住了想要为他出头的薛岳和王耀武,并温声安抚道:

  “一凡多谢薛将军和王军长的好意,但我想参谋总部那边既然这么安排,那就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并且也是得到了委员长的首肯的。

  两位先不要想那么多,个人都有个人的缘分,我还没恭喜两位将军荣获一等功呢。”

  被拦住的薛岳两人都不由得一愣,他们看到林一凡这副通情达理,似乎并不在乎一等功的模样,心里都忍不住怀疑起来,对方是真的不在意,还是假装不在意,而且,真的有人能不在乎青天白日勋章?

  “林总长也不要生气,参谋总部的决定都是委员长认可的,也许是委员长觉得林总长的功劳太大了,青天白日勋章配不上您,打算给林总长颁个更殊荣的勋章也说不定。”



  白崇禧在一旁凉凉地开口道,一副看好戏的表情,他原本心里就有气,看不惯林一凡和薛岳一伙,此时又怎么会放过这么一个让林一凡难堪的机会呢,锱铢必较可是他的本性啊。

  “白长官这话说得在理,林总长可不能什么嘉奖都没有啊,不然从安庆往武汉跑这么一遭来干嘛,专门祝贺薛将军和王军长吗?真是有心了!”汤恩伯也没闲着,赶忙煽风点火道。

  他早就看林一凡不爽了,这小子把他们的风头都给抢了,甚至就连老蒋都愈发不掩饰对其的欣赏和青睐了,这让汤恩伯有了极大的危机感。

  这个时候,会场上的不少见风使舵的人,觑着林一凡几人还有白崇禧,汤恩伯等人的神情,故意拔高声音,开始阴阳怪气了起来:

  “就是啊,参谋总部那些人是干什么吃的,不知道安庆有多重要吗?收复安庆那么大的功劳,居然连个三等功都不给林总长,简直是过分!”

  “六安一战歼灭了数干鬼子,安庆一战前后又歼灭了上万多鬼子,比武汉反攻战和南昌反攻战加起来的都要多,林总长必须要是首功啊!“

  “可不是嘛,参谋总部不仅是战略目光不行,还这么不懂事,委员长要是怪罪下来,他们谁担待得起!”

  “……”

  跟在林一凡身后的徐小五红着眼睛,死死咬着牙,垂在身侧的双手紧紧纂成拳头才能压制住心中的怒火。

  如果不是林一凡已经告诫过他了,徐小五早就开始破口大骂了,这些人根本就是在嫉妒他师傅,现在被他们捡了这个机会,一个个都尽显小人嘴脸!



  不过,就在众人拉踩得正欢的时候,陈诚亲自上台主持了,所有人立即安静了下来,陈诚目光意味深长地看向了林一凡,清了清嗓子,大声发言道:

  “刚刚黄秘书长已经宣读了我军此次大反攻中荣获青天白日一等勋章、二等勋章、以及三等勋章的功臣了。

  现在,我要宣读的是荣获特等功的大功臣,这是委员长为了不亏待英雄特地开了这个先例,特设的嘉奖。这次大反攻中荣获特等功的就是大别山参谋总长——林一凡!”

  "怎么会这样?特等勋章?"有人低声疑惑。

  "或许林一凡确实有特殊之处,不然委员长不会如此表彰他。"另一人试图解释。

  庆功宴上,林一凡获得特等奖的消息传开,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和热议。众人的情绪如同乱了线的珠子,对于林一凡被破格授予青天白日特等勋章的决定,态度各异。

  这个消息让许多人不知所措,他们陷入思考,反思自己在此前的大战中的付出和成就。

  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人感到恍然大悟,明白了林一凡之所以备受重视。但也有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委员长的决定偏向了某个人。

  "莫非林一凡和委员长有什么特殊关系?"一名师长小声猜测。

  嫉妒之情开始蔓延,不少人眼红林一凡的特等勋章。但也有刚才还冷嘲热讽的人此刻感到后悔,他们知道自己的嘲讽可能已经引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人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决定要积极弥补。



  薛岳、王耀武等人则没有遮掩他们的高兴之情,他们从内心深处为林一凡的成就感到高兴。不管其他人的嫉妒和疑虑,林一凡的特等勋章实至名归,他们纷纷恭喜林一凡,加强了与他的友情和合作。

  薛岳甚至还兴奋地与王耀武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明白这个决定对林一凡和抗日事业的意义,而且能够看到众人的嫉妒,更让他们愈发为林一凡感到高兴。

  王耀武则在餐桌上对薛岳微笑,轻声说:“薛司令,林一凡的获奖是实至名归啊!”

  至于白崇禧,则是愣住了,他的嘴巴动了动,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他心里何止是嫉妒啊,嫉妒已经使得他面目全非了。

  但汤恩伯就不要脸皮了,他在白崇禧身边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居然直接开始了鼓掌,声音洪亮:“恭喜林总长,恭喜恭喜!”

  而随着汤恩伯开口,原本尴尬的众人一时间纷纷跟着鼓掌,有些是出于从众,但更多的是心情复杂,不知所措。

  陈诚站在主持台上,表情庄重,他继续宣布:

  “这次的特等勋章授予林总长,是因为他的英勇和智慧在武汉反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军事天赋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林一凡站起,微笑着接受了特等奖章,随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我接受这个特等勋章,但这不是我林一凡一个人的勋章,它代表了每一位在武汉反攻战中付出的将士们。我们的胜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够战胜鬼子,保卫我们的国家。这个奖章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每一位参与战斗的战友!”



  众人听了林一凡的话,心中的不满渐渐消散,纷纷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白崇禧暗暗叹了口气,汤恩伯则一直保持着笑容。

  庆功宴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继续,而众将领也开始思考自己在抗战中的角色和责任,此刻的嫉妒已被短暂的团结和共鸣所替代。

  说到底,站在这个庆功宴上的国民政府将领们,或多或少都是为抗日立过功的,就算是汤恩伯,如果两年前没有他带着最后一支成建制的中央军机动作战,不断突破日军的进攻,恐怕李宗仁早就在台儿庄,几十万的地方杂牌军,早就在山东死光了。

  不过,和李宗仁一样,这些也无法掩盖他们再抗战后期消极抗日,甚至为祸一方的罪行。

  颁完特等奖之后,老蒋也露脸说了几句总结和勉励的话语,庆功宴也进入了高潮阶段,林一凡和薛岳、白崇禧几人便跟着老蒋进入到了包间里面。

  老蒋坐在主位上,心情看起来很是愉悦,他目光扫过手下的众多将领们,在林一凡身上多停留了几秒,然后才沉吟着开口道:

  “武汉反攻战的胜利是值得我们庆贺的,但也不能止步以此,我想听听诸位对于今后战局的想法。”

  “委员长,我认为我们下一步可以先收复广州,武汉反攻战虽然大获全胜,但咱们损耗也是惊人的,当务之急还是先补充武器装备,若是能收复广州,我们就能从海上获得更多的援助,在今后的战场上也能占据更多的主动权!”薛岳抢先开口道。

  话音一落,李宗仁就赶忙开口道:“委员长,我看薛将军的看法倒是有所不同,我认为我军下一步北上为好,最好是先从鬼子手里夺回南京,南京的意义非同寻常,一旦收复南京,日本人便会成为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的!”

  “我同意李长官的想法,我军现在拥有大好的局势,俗话说得好,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现在就是北上的最好时机。鬼子现在节节败退,犹如惊弓之鸟,咱们若是能一鼓作气,便是北平也能成功收复!”白崇禧作为李宗仁的盟友,当即出言力挺道。



  王耀武紧皱着眉头,反对道:“李长官把打仗也想得太轻松了,鬼子可没有那么好对付,咱们这时候可干万不能急功近利,把大好的局面毁于一旦啊!”

  汤恩伯倒是一直没有发表意见,他在忙着偷偷觑老蒋的眼色,等确定了老蒋的心思之后,他再投其所好。

  老蒋面上虽然尽量不显露出来,但心里却是十分犹豫,他一方面想要削弱桂系,一方面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并不合适。

  且说,李宗仁在归德军事会议后兼任了安徽省主持,这为桂系直接渗透安徽省行政机构提供了合法依据。

  常年在广西山区盘踞的桂系,突然集中了三个主力军来到安徽,各层军政机关也都打起了安徽的注意。张淦就曾提及,安徽素为鱼米之乡且地处中原,比偏居一隅、物产贫瘠的广西要好得多。

  只是,安徽自民国成立以来,就没怎么安生过几天。无论是本土的倪嗣冲、方振武等人,还是外来的马联甲、陈调元、石友三等人,都没能把安徽捏合好、治理好。

  因为,无论是北洋军阀时代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代,安徽往往沦为南北冲突的战场。辛亥革命时。革命军北伐途中血战蚌埠、宿县;二次革命,皖军更是和北洋军战的血流成河;东北军南下,蚌埠至徐州一线打得昏天黑地;广东革命政府北伐,蚌埠至徐州又是双方反复拉锯区域。

  哪怕是老蒋定鼎南京,安徽依然靠着陈调元这种军阀在治理。因此,虽然自然条件好于广西,但民团遍地走、土匪到处跑的安徽,显得破烂不堪。

  而老蒋之所以同意李宗仁兼任安徽省主持,但法理上淮河流域仍是东北军的驻扎地和就食区域。因为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尽数东调安徽,东北军也在徐州会战期间打起了极其惨烈的淮河阻击战。

  同时,安徽长江以南划给了顾祝同的第三战区。也就是说,桂系拿到的安徽,是一个不仅有日本人凑热闹,还有东北军和中央军掺和一脚的安徽。



  但李宗仁不管这些。他认为这是上天赐给桂系扩充地盘的契机。上任安徽省主持第一天,他就发表演说:这次到安徽,目的在发动安徽的民众力量来保卫安徽,保卫中华民国,以达到抗战最后胜利的目的。

  当然,搞政治,特别是外来势力在他乡扎根生存,光靠喊口号是万万不能。

  李宗仁这个老牌政客,可谓是把手中的合法权利用到极致,再辅以桂系三个精锐主力军的武力后盾,可谓恩威并施、文武并重。

  文的方面,李宗仁刚一上任就改组安徽省政府,任命名士章乃器担任省政府常委兼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安徽省动员委员会。也就是俗称的“动委会”。

  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如何发动皖省人民武装抗日以及改革省政问题”。安徽的各级动委会可不一般,因为李宗仁邀请的,全是安徽本土国民党元老——柏文蔚、常恒芳、孙毓筠的秘书石寅生等人,把他们拉拢到了自己麾下,

  如此一来,广西军队却控制了桂、皖两省和大半个湖北的抗战局势。此时中国未沦陷的省份只有十几个,可谓是如日中天。

  在原本历史上,广西在1944年9月以前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是中国的“模范省”,为中国抗日阵线建成了一个巩固的大后方,在抵抗了日军侵扰,为保卫西部大后方和国民政府陪都做出了贡献。

  安徽也在桂系的领导下,群众抗日救国运动蓬勃兴起。据1939年7月底的调查统计,该省共有县“民众动员委员会”40个,区分会124个,乡镇分会789个;另外,还有各级青年抗敌协会、农民抗敌协会、工人抗敌协会、商人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文人抗敌协会等。

  总计全省有各级“动委会”抗敌协会、抗敌团队共达4223个,各级“动委会”委员、抗敌协会会员、抗敌团(队)员共计近五十万人。

  但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老蒋的利益,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一凡,我想听听你的想法。”老蒋在举棋不定的时候,把目光投向了林一凡。

  “委员长,我是这么想的。”林一凡说道:

  “我们可以出兵分别在皖南、苏南等地闹腾,李长官在河南等地闹腾,让日本人根本猜测不出咱们的意图,只能草木皆兵,处处防备,分化他们的兵力,让他们不断消耗战略资源。

  与此同时,薛将军和白长官对广州发起猛攻,让日本人首尾不得兼顾,也无法派出大量兵力支援,只能被动挨打。那里孤悬南方,日军根本鞭长莫及。

  而南京,毕竟是重中之重,日本人的对其的防御也很严实,一时半会很难收复,因此我认为不如向南下广州,等广州收复了,大后方也就稳了,届时整军训练一年半载,咱们恢复了实力,再北上收复上海、南京、北平就都不是问题了。”.


  (https://www.ddbqgtxt.cc/chapter/61779992_12061021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t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t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