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52章 代宗幸蜀

第152章 代宗幸蜀


十一月十八日,代宗皇帝在严震的护卫下,抵达梓潼。随后在杨错亲自迎候下,转走陆路北上。

  四日后,进抵成都。

  川中大小文武官员数百人出城三十里相迎。

  对于代宗皇帝的到来,川中上下表现出了普遍的热情。

  除文武官员外,数万百姓于蜂拥于城外,列队相迎。

  自成都东城往外五里,人涌如潮。

  见以代宗皇帝为首的一行官员策骑而来时,几万百姓自发跪伏于地,有如山倾。

  代宗皇帝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身后的杨志廉,自己则朝不不远处的一位老汉走去,躬身双手将其扶起,随即抬手对道路两侧的人群说道:“诸位父老,不必如此多礼。天气寒凉,都起来吧……”

  得到杨错的示意,高崇文迅速与他一并跃下战马,一左一右地来到代宗身旁,表面为协助他托扶年长的乡老,实际却是为了贴身护卫代宗皇帝的安全。

  虽然道路两旁每十步左右便有兵卒担任警戒,但出迎的百姓人数实在太多了。

  谁也不敢肯定是否会有刺客混杂于其中。

  西川战乱刚歇,局势还远未达到安宁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一直存在“独立”倾向的西川不可能那么顺利的让朝廷掌握。

  见代宗皇帝下马,一众川中官员也不便继续策马驰行,三五成群地相继下马。

  代宗皇帝几乎就是在这样的一路搀扶招呼下,徒步朝城门口走去。进城之后,才继续上马而行。

  成都,剑南西道节度使府。

  “自入川以来,这一路所见所闻,令我感慨良深。益州之地山峻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腴。民风淳朴,不愧有天府之称。”

  炯炯的目光在厅内主要川中官员身上逐一掠过,代宗皇帝言真意切地说道,“方此乱世,西川能有如此民生,皆是托高卿、托在场诸公、托文武官吏体民恤民,悉心治政之功。”

  缓缓站起身,代宗皇帝双手合拢。上身前倾至几与地平,极为诚恳地说道:“我谨代大汉社稷,谢过诸公!”

  “此乃吾等职责所在,不敢受陛下之谢!”近百位文武官员齐刷刷地出列,动作整齐一致地躬身回礼道。

  “诸公请起……”

  是夜,韩澄、杨盛于节度使府内设盛宴为远道而来的代宗皇帝接风洗尘。

  起初,宴上的气氛还稍显拘谨。

  但随着饮宴过程的推进,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

  代宗皇帝亲自向列席的每一位官员邀饮。

  更让这些川中官员惊叹激动的是,只要听得姓名,代宗皇帝就能说出他们各自最为得意的经历,无一差错。

  自己的事迹能够为名动天下地当朝大将军所熟知并信口道来,饶是较为淡泊名利的杨盛,也禁不住与有荣焉。

  更休说是其他官员。

  这场饮宴一直进行到深夜亥时,宾主双方才兴尽而散。

  考虑到诸般因素,代宗皇帝婉拒了杨盛等人邀请他入住节度使府的提议。

  最后落脚的地方,正是杨错在成都的临时府邸。

  护送代宗皇帝至卧房后,杨错将一封密函呈递给了他。

  这封密函是三个时辰前,刚刚由长安传递而来的。不过密函真正的发出地,却是恒州。

  “真是为难严庄!”代宗皇帝仔仔细细地将密函阅览了一遍,轻叹了一口气。

  他随手将绢书转递给了杨错。

  这封密函是出自严庄亲笔。

  信上,他坦称自己的身份行迹已经完全被叛军识破,许叔冀甚至去信,半是威胁半是诱劝地让他重归史朝义麾下。

  由于恒州情况地特殊性,为了避嫌,严庄第三次请求代宗皇帝将其调离,并另择智谋之士接任。

  此外,严庄对于如何在不损及家族根本的情况下,彻底断绝史朝义利用自己的不良企图,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

  这封密函,也正是为了征求代宗皇帝的同意。

  关于严庄的事情,早在一个多月前,杨错已有所耳闻。

  事实上,当初派严庄前往恒州时,代宗和杨错就已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毕竟,恒州不比大唐治下,想要保守住严庄的身份秘密。难度系数确实大了一些。

  甚至于,对严庄可能的反应,杨错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不过,幸好出现的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严庄已经真正归心。

  “陛下有什么想法?”杨错垂下手中绢书,抬头看向代宗皇帝。

  “就照严庄自己的法子来吧。”代宗皇帝沉吟了片刻,说道,“等他自己安排妥当了,就让他回长安。再留他在恒州,已经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而是在为难他。”

  “嗯。”杨错点点头,“严庄的计划虽然不错,但也需要陛下与他配合好。”

  “入川之前,我已去信给朝中大臣,让他们尽量配合严庄!”

  “陛下准备派谁去接替严庄?”杨错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妹夫,你觉得崔造此人如何?”代宗皇帝的人选是浙西观察使李栖筠的宾僚。

  向代宗举荐他的人是刘晏。

  崔造字玄宰,唐朝博陵安平人氏,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

  韩会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的长兄,只是时运不济,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崔造长于大略政务,为人谨慎沉稳,确实是辅佐李宝臣的极佳人选!”

  杨错先是点点头,但随即还是提醒代宗皇帝道,“不过,恒州地处最前线,民风剽悍,更要紧是对史朝义威胁过大。史朝义纵然不敢直接出兵进袭,却大有可能施行诡计煽叛兴乱。”

  “若无擅长奇谋机略之人,恐怕很难提防史朝义的谋算。而奇谋机略却恰恰是崔造的短处。”

  杨错虽然没有和崔造共事,但是刘晏曾向他提起过崔造。

  “我也正有如此顾虑!”代宗皇帝缓缓点头。”妹夫有什么好人选么?”

  “以才识论,李泌、乔琳等都是最为适合的人选。”

  “不过他们都身担重任,不便分身。”代宗皇帝轻叹说道。

  想了想,杨错沉吟着说道,“陛下。不妨加派一长于机略之人与崔造同往恒州!”

  “这倒是个办法……”代宗皇帝眼睛一亮,但随即仍显踌躇地说道,“不过,长于机略之人并不易寻,更关键是要能与崔造互弥互补。若两人配合不佳,反倒不美。妹夫可有人选?”

  “韩滉如何?”杨错笑着说道。

  “虽有些性骄,倒也是一时才俊。”略一思索后,代宗皇帝也笑了起来,“记得齐王曾说过,众谋士中,韩滉天分绝佳,却也最令他牵挂。”

  “韩滉长于参谋军略,临机应变。若能尽展其长,善避其短,应当可堪大用!”

  “嗯……”想了想。代宗皇帝点头说道,“妹夫所言在理。就让崔造和韩滉一同前往恒州吧。”

  见代宗皇帝面露倦色,杨错也没有多做逗留,半盏茶工夫后便行离去。

  暂别代宗皇帝后,杨错并未回房歇息,而是让人将韦皋、高崇文、柏良器、杨志廉四人召了过来。

  “……山字营出两百人,由柏将军亲自统掌,与杨将军一并护卫陛下的安全。这两百人,以五十人为一班。每三个时辰一班,十二时辰不得间断。”

  “高将军,你派出飞军,在成都方圆百里之内撒网潜伏,但凡发现有异常之人,即行擒拿搜查。”

  “韦将军,城外大军时刻不能放松戒备警惕……”

  听了杨错的吩咐后,四人相继点头应命。

  “大帅,您是担心有人会对陛下不利?”柏良器斟酌着问道。

  杨错点点头,对微露了然之色的韦皋说道,“韦将军大概也有所察觉吧!”

  “大帅说得不错!”韦皋接口说道,“陛下虽然初至成都,但确实有些让人不太放心的地方!”

  “韦将军指的是?”高崇文略显疑惑地问道。

  “太波澜不惊了!没有异常,其实正是最大的异常。”韦皋皱了皱眉。”前些日子的时候,川中还大有流言在制造陛下与川中官员士族的不睦。牛敞一党也还在反对陛下执掌西川。”

  “为何近几日突然风平浪静,今日连牛敞这几位也对陛下的到来如此热情,实在叫人很不放心!”

  “韦将军认为他们是在故作姿态,以图暗中行不轨之事?”柏良器诧异地说道。

  “恩!”

  “虽然只是猜想,但还是防患于未然为上!”杨错正色说道,“适才的吩咐,都需谨慎保密行事,不得有所张扬泄露!”

  “是!”

  来到成都的第三日,代宗皇帝亲自于节度使府议事厅内宣读对高适幼子高侃及此次川中平叛战的功臣的封赏。

  高侃袭其父爵位,封渤海县侯。

  韩澄晋升兵部郎中,授成都都督府都督。

  柏贞节为剑南防御使及邛南招讨使。

  杨盛拜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府长史。

  张禄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府别驾。

  牛敞拜蜀郡太守。

  并且当着众人的面,正式让张延赏接掌西川节度使。

  随即,代宗皇帝宣布,将在斋戒沐浴三日后,前往成都西郊的高适的陵墓祭拜。

  这可是作为臣子,莫大的荣耀。

  就在十日前,高适的棺木已由江州移葬于成都。


  (https://www.ddbqgtxt.cc/chapter/71054502_7355627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t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txt.cc